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媒体报道媒体报道

骑楼老街邂逅当代艺术

【字体:↑大 ↓小

《口红》 苏宇俊 地沟油系列

《动力学》 马杰 装置

《床》 苏宇俊 地沟油系列

《稻谷》 唐浩多 行为装置

  文\海南日报记者 缪影影

  5月23日—6月30日,一场名为“今天,在通往未来的路上”的当代艺术展览在骑楼老街艺术空间举办。来自海南本土和广州的10位艺术家,借助影像、装置、绘画等不同形式,通过直觉方法为椰城的观众带来一场艺术的狂欢与思想的盛宴。

  铺满地板围成圈状的金黄稻谷,需要借助与观众的踩踏才能使作品得以完成;称与称相连吊在空中的九层“平衡”装置上挂满了杯子、气球、苹果等物件,吸引着观众去探寻创作者的意图;地沟油异化成肥皂、口红、床垫,代表着暗藏在我们生活细节中的种种危险……

  一次关乎哲学的思考

  “这次展览的举办源于对‘今天’、‘过去’、‘未来’这三种时间的思考。”展览的策展人翁奋告诉记者,这三种时间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但我们往往很难静下心来去思索、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把握三者的关系,更好地走在通往未来的路上。

  他在展览的前言中这样写道:我们借用詹姆逊的思考“未来的消失”与“时间性的终结”,关于“现在”是值得寻找和被强化的,“现在/今天”的前后时刻都不在“现在”,我们的历史观也受到了影响,过去的社会没有一个像我们现在的社会这样有着如此少的功能性记忆和可怜的历史感,现在的消失从长远看也意味着未来的消失。

  在这个声势浩大的全球化浪潮中我们已然成为十分脆弱和敏感的主体人。今天世界的政治皆与商业有关,后现代的政治在本质上反映的是掠夺,商品化是这个世界争端的实质。“现在/今天”去哪儿了,“我们”去哪儿了?未来无法憧憬。因此,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对今天之理解都必须以时间为其视野”。

  “所以,这次展览我们希望借助艺术家们的作品引导,将三者放在一个时间线上去思考。”翁奋说,这三者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像漩涡般交互揉缠,形成一种不间断快速旋转的关系。“‘批判’作为艺术家思考的态度与方法不仅仅成为对‘今天’的研究,而是参与了‘未来’的塑造。简而言之,我们关照过去,才能找到今天的意义,我们思考当下,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艺术家置身于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今天的现实,将生活视觉化、文化思想化、生命体验化,并将自身的情感凝聚其中,通过作品来反映出今天的种种问题,试图思考与找寻一种拓宽、突破、超越当下的方法。

  翁奋说,此次展览中收集了10位艺术家对“今天”这个被称之为“当代”的诸多问题的思考,他们试图在艺术之内与艺术之外展开工作,他们的思想可以成为我们对未来无法憧憬状态的一种微弱的方法和必不可少的态度。

  一场观众代入感强烈的盛宴

  在展厅的入口摆放着这样一件装置作品:铺着镜面的地板上,立着一个长方体的玻璃容器,容器内装满了正在缓缓燃烧的煤。随着温度的提升,伴随着时不时的“啪啪”声,玻璃容器上开始出现一道一道的裂痕。站在一旁的参观者,时不时地将手伸到容器的上部,感受一下燃烧的温度,然后静默地将自己的注意力与思索代入到作品当中,探寻着创作者的意图。

  “这是参加新疆当代艺术双年展的作品,借助于煤与火这两种元素,探讨文化与历史的关系。”创作者马杰介绍道,已燃烧、正在燃烧、未燃烧的煤,在形态上不会发生变化,但能量却在期间传递,正如文化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但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不可逆转性,使热能不再回归,却由其曾经的辉煌构建起一座座人类历史的丰碑。

  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地金黄、呈圈状排布的稻谷。参观者只有在踩着稻谷,才能参观展览。对此,这个行为装置的创作者唐浩多告诉记者,他从海口市场购买了产自本土的1000斤稻谷,根据平时凉晒稻谷的方法,先把稻谷铺满于整个展厅的地面上,再用双脚把稻谷由外向内自划出非闭合的类似圆圈的“线条图案”,确切的说是一种劳动痕迹。

  “观众受到了行动限制,‘倒逼’观众不由自主地与稻谷打交道,形成一种互动和对话。”唐浩多说,观众使稻谷产生的千变万化,又使观众视线中心从形状回归到稻谷的本质,任何的互动而产生的时间空间的变化,都改变不了本源。本源也是决定今天通往未来的核心。在某种意义上,今天是未来的核心。

  “艺术家们的选材和表现形式很多都是源自生活,他们希望消灭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将艺术与生活完美融合。这些作品展出不再是单纯地供观众赏析、参观,更多的是将创作者的观念通过不同材料、形式的物体加以表现。”翁奋告诉记者,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一件作品往往需要被阐释、解读才能读懂,那么创作者作品就需要最大限度地考虑观众的代入感、参与性,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将个人的解读与创作者的思考实现对接。

  一种观念性的实践

  此次展览中,来自广州的苏宇俊带来的一组与“地沟油”相关的作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眼球。

  苏宇俊将固化后成乳白色膏状的地沟油堆放在木椅子、涂抹在床垫之上;把地沟油与蜜蜡结合,融入到光鲜的口红里;他还将地沟油提炼成肥皂,放置在日常所用的洗手池上呈现。

  他告诉记者,这组作品是借了地沟油这个载体,来思考延伸到我们生活细节中的各种物质的异化。他希望借助作品阐述自己对消费主义时代的观点与思考。他认为:“类似的物质可以异化为不同的形态,触及我们的生活,隐藏在我们周围,但我们却往往察觉不到。它的异化隐藏了时代、个人的欲望。它的产生是一切成为商品,一切成为以交换而获得作为目的的产物。”

  海南本土艺术家唐浩多在海南购买了中国制造的中国牌子的天蓝色油画颜料,同时又托朋友从美国购买了美国制造的美国牌子的天蓝色油画颜料,再把来自两个国家的天蓝色颜料平涂在与国旗规格等比例的布面上,制作并展出了布面油彩《中国蓝&美国蓝》这幅作品。

  “两大块蓝颜色,表面上看几乎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从物理和化学的微观视角来看,肯定是有区别的。”唐浩多说,这两块蓝颜色的背后反映了两大国家(两大经济体)间的同和异的博弈关系。同时也反映了这两个国家对于同一种事物的衡量标准和看法观念的同和异的问题。单从购买行为本身来看,也反映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时间和空间的微妙关系。

  对于艺术家们观念性的实践与表达,翁奋这样说道:当代艺术是采用一种直觉方法反映艺术家对于当下一些问题的思考与看法,更有关乎哲学的思考。“这些当代艺术家们更关注艺术的当下性,强调思想性与批判性,他们把所设置和描绘的对象当做批判的媒介,当做个体观念的承载物与实践物,试图发出个体对于改变这个世界思考的声音。”

  “我们展览的目的就是把这些单个的、碎片化的思考,组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我们影响今天/当下的一股力量,进而形成影响未来的一种可能。”翁奋说道。